朱岗崑教授与研究生教育——缅怀一代大师

  • 日期:2010-11-02
  • 2342
3月15日在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召开了“朱岗崑先生追思会”。中科院院士刘振兴和王水等参会。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参会并讲话。原中科院人教局局长何龙同志应邀出席并发言。来自各研究所、北大和科大等高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上百人出席了追思会。大会由空间物理学会负责人北京大学肖佐教授主持。 朱岗崑先生生于1916年12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3月2日去世,享年94岁。先生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为了纪念先生一生对中国科教事业的卓越贡献,由空间科学学会等几个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此次活动。 肖佐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空间物理科学等相近学科的发展,随后追述了朱先生所作的开创性工作。如1935年中国创立了最早的气象观测台“泰山气象台”。先生的科研经历从那时开始,已有70多年。1936年他考入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测候生训练班。随后1941年他毕业于中央大学地学系,1949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物理和磁学家S.chapman教授。同年回国,他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事业努力工作着。 朱岗崑先生是我国干旱和农业气象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气候区划及西北干旱地区的改造做出了贡献。朱先生尤其在地磁与高空物理学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如在宇宙线强度变化、太阳质子事件、日蚀效应以及地球大气和地核发电机理论及核爆探测和效应等多个领域都进行了深入探讨。 之后中科院原人教局局长何龙同志(1985-1987年在任),他谈了80年代当时中科院办教育的难处和朱先生等一大批科研人员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作为父亲他还谈了儿子何帆在朱先生指导下的成长。何帆是朱岗崑先生1982级的研究生,现在美国工作。 马院长讲到:1982年他北大毕业,在先生领导的室里工作。朱先生当时66岁,但朱先生对科学的激情和热情深深感染了他,先生对未知科学的好奇心超过了年轻人。 马院长深情的谈到,今天参加追思会,向先生汇报研究生院的发展,这其中也有朱先生付出的心血。研究生院现有在校生3。6万。1978年以来先生直接培养了50多名硕士、博士生。1979年开始在我校讲课,直到1993年先生77岁,期间15年他连续在研究生院讲授了5门专业课(地磁与高空物理、地球物理文献、变化磁场与高空物理、岩石磁性与古地磁学原理、大气污染物理学基础),讲课1800多学时,上千研究生听过他的课。与此同时,先生花费很大精力为作好研究生教学的老师的提高还出版了二本研究生教材《大气污染物理学基础》和《古地磁学——基础、原理、方法、成果与应用》.先生积极为我校地学院培养专职教师,亲自指导了4名硕士研究生(1981级的朱日祥、张大跃、1982级的何帆、张兆明)。先生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1983年秋季,先生请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段岱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空与空间物理专题”课程;并让地学部教员于振田和何帆二人与段教授合作,观察研究气晖变化。 朱先生热爱科教事业,倾心培养人才,它是我国科教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先生90岁以后还关心科学普及和教育,于2006年出版了高级科普书《极光故事与探索》。马院长最后激动的总结了先生的一生。 先生一生不为名、不为利,追求科学的真理,倾心培育科技人才,兢兢业业工作70多年。今日我们追忆先生的一生,就是要像他那样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我们的一生。逝者已去,但他留下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想永存! 地学院:林秋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