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星学院李忠海团队揭示大陆岩石圈中部不连续面对克拉通失稳的作用有限

  • 李忠海
  • 日期:2024-02-27
  • 7035

   大量的地震学观测揭示,克拉通岩石圈中部存在一层地震波不连续面。这一不连续面所出现的深度与克拉通LAB的深度明显不吻合,进而被命名为岩石圈中部不连续面(MLD)。近年的多数研究认为,MLD是克拉通岩石圈中强度相对较弱的一层,而这一弱层的存在会导致岩石圈的明显解耦;进而在板块俯冲或地幔柱上涌等过程中,促进岩石圈拆沉甚至克拉通破坏。但是,MLD在全球克拉通中广泛分布,而大多数克拉通都保持了长期稳定,只有极少数的克拉通发生了破坏。因此,MLD对克拉通稳定性的影响值得重新评估。

   近日,地星学院李忠海教授团队系统研究了MLD的形成,并评估了其在克拉通后续演化中的作用。(1)研究团队提出了MLD形成的“集水器”假说。在克拉通的长期演化中,多次的板块俯冲及其伴随的脱水过程,导致了上覆岩石圈的缓慢水化,以及岩石圈中MLD的形成。MLD可能代表了岩石圈中部的一层高含水层,其在克拉通演化中逐渐吸水,起着“集水器”的作用。(2)通过对比不同形成机制,研究团队约束了MLD的强度变化范围,认为含水橄榄石诱发的MLD和叶蛇纹石诱发的MLD分别代表了MLD强度的上、下限。(3)基于系统的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构造背景下(挤压、伸展、地幔流剪切、地幔柱),不同强度的MLD对克拉通演化的影响。对于含水橄榄石诱发的MLD,其强度不够弱,无论在何种构造背景下,都无法导致克拉通破坏。相反,强度较弱的叶蛇纹石诱发的MLD,会导致岩石圈的明显解耦,促进岩石圈变形。但是,只有伸展背景或存在地幔柱的情况下,弱的MLD与软流圈地幔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导致岩石圈沿MLD的拆沉,甚至克拉通破坏。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熔体参与,即需要克拉通的强烈伸展或温度、大小比较极端的地幔柱出现。

   基于上述的系统研究,李忠海团队证明MLD对克拉通失稳的作用比较有限。即使存在着强度非常弱的MLD,克拉通破坏所需要的条件依然非常苛刻。这解释了为什么MLD在克拉通中广泛存在,但只有极少数的克拉通发生了破坏。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先后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期刊。博士研究生付荟颖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忠海教授为通讯作者,国科大为第一单位。

   论文链接:Fu et al., 2022, GRL <https://doi.org/10.1029/2022GL101569>

          Fu and Li, 2024, JGR <https://doi.org/10.1029/2023JB028022>

MLD分布区域与克拉通破坏位置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