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会邀请,2011年4月19日晚上7:00,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院士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楼教一阶,做了题为“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特大地震与海啸”的讲座。地球科学院学院副院长章文波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前来参加的还有我院相关领域科研人员、老师以及各院学生,座无虚席。
陈运泰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现为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名誉所长。2010年12月1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简称AGU)秋季年会颁奖仪式上,陈院士被授予2010年度AGU“国际奖”,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为了详细介绍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东北部特大地震与海啸的研究近况,陈运泰院士给广大科院学子带来了一场非常精彩生动的讲座。
陈运泰院士在讲座中,详细讲解了日本东北部特大地震与海啸的成因以及在预防和减轻地震与海啸灾害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首先,陈运泰院士介绍了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得出的日本东北地震的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的结果;指出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的俯冲作用是这次日本东北部特大地震与海啸发生的根本原因。受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岩石层发生变形,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岩石中,缓慢积累起来,直至在地下岩石中的某一点的形变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发生破裂,能量以 “弹性回跳”的形式快速释放出来,这就是地震。然后,陈运泰院士指出,海底大规模的、突然的上下变动引起的大范围的海水从海底直到海面受到的扰动,当这种扰动以波动的形式向周围传播时就形成了海啸。陈院士特别指出,只有周期特别长、强度极其大的地震在极其有利的条件下比如上、下错动的倾滑型断层的情况下才会激发巨大的灾难性的海啸。最后,陈运泰院士指出这次日本东北地震与海啸在防震减灾方面给我们带来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地震预测——从长期、中期直至短临预测仍是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是特征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模型有待改进(‘特征地震’为在指定的断层上准周期性地发生的具有特征大小与平均复发时间的地震);三是应加强局地海啸预警的研究。陈运泰院士强调地震预测难度虽然很大,地震科学的学者要更加努力地研究,在攻克这一世界难题的路上不断有所前进。
陈老师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给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讲座现场,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疑问与陈院士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场老师也就自己的疑问参加了提问和讨论。陈老师对提出的问题都一一做了详尽、精彩的回答。本次讲座深受同学们欢迎,许多同学表示希望以后能多开类似国际国内相关热点问题的学术讲座。最后,为了感谢陈老师在百忙中不顾讲课和工作的辛劳来和同学们讲解、交流,讲座在同学们再次激烈不停的掌声中结束。
地学院:孙茁、唐相路、邓莉 供稿
王佳龙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