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卜红玲报道】12月7日下午2点,“房山张坊地区岩溶发育机理研究”课题中期汇报会议于中国科学大学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根据“北京岩溶水资源勘查项目”总体部署,对专题类第三项“房山张坊地区岩溶发育机理研究”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出席本次报告会议的专家主要有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的教高刘久荣、北京市地勘局教高李宇、中国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教授梁永平、北京市地质勘查研究院教高吕金波以及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教高宾德智和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大队高工郭高轩。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侯泉林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琚宜文教授、芮小平副教授、张玉修副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奚砚涛副教授及主要研究骨干等参加了报告会议。
会议开始前,刘久荣发言,并介绍出席会议的专家。之后,琚宜文就“房山张坊地区岩溶发育机理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工作。
报告内容主要是从中期计划实施情况、工作进度与工作量、阶段进展及初步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四个方面展开。琚宜文首先对各个时期的主要工作量进行了介绍,包括野外勘探、遥感地质以及室内试验分析等。在工作进度与工作量方面,主要是各种资料的搜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遥感地质调查等。据琚宜文透露,本项目参与人员甚多,野外工作时期长,精细剖面的测量以及跑点采样等工作更是辛苦。本次野外调查工作,面积涵盖200 km2 ,26条地质路线以及构造裂隙若干、水井、水样等。其后,琚宜文就本次汇报的重点进行了介绍,即阶段进展及初步成果。房山地区岩溶因构造岩性、气候条件与北美大陆西部相似,且形成的岩溶地质作用、演化过程、景观元素、景观组合和地貌特征都有很大相似性,但因新生代晚期气候演化历程的差异,使岩溶发育大相径庭。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房山张坊地区,主要以燕山期构造为主,整体沿北东、北北东、北东东伸展。局部沿东西、北西、北西西走向。因而,研究其构造对岩溶机理的控制极为重要。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了构造分布、岩溶发育、构造裂隙网格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结合了遥感地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利用遥感地质调查与解译获得了研究区光谱曲线,对不同岩性、断裂等线性构造进行了识别,断裂和泉在地质图上综合显示等。
本次汇报时间长达70分钟,琚宜文详细介绍了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水文地质调查以及构造与岩溶发育特征分析、岩溶发育与演化过程分析以及构造裂隙网格与岩溶水空间分布模型研究等。
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纷纷对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由于时间关系,许多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例如室内试验样品的处理与分析以及报告等方面的不足,各专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其中,郭高轩表示,由于许多样品测试等问题,造成初步分析结果有些欠缺,希望相关人员进一步完善。他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问题,如岩溶发育机理是怎样的?岩溶对岩溶发育水发育的控制作用?多期次的构造活动是如何影响岩溶发育的?……最后他还指出,本研究项目对以后的项目有何借鉴性,对其他地区有何推广性等等。刘久荣、李宇、梁永平、吕金波以及宾德智等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本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侯泉林做总结发言,他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尤其是提出了极其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受益匪浅,并对本项目的工作进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还强调尽管是中期,但是各个渠道的综合委实不够,分析也不够深入,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