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现“净零”未来转型中的关键能源载体,氢能正迅速崛起。尽管利用枯竭气藏储氢的方案在储层密闭性、基础设施完备性及储气容量方面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地质力学稳定性、地球化学反应及微生物活动等一系列复杂挑战。
10月1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Ranjith Pathegama Gamage 教授应邀到访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为深入探讨地下储氢的前沿问题,作了题为“深地氢能:地下储氢及其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角色(Hydrogen at Depth: Subsurface Storage and Its Role in the Future Energy Landscape)”的学术报告,报告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同步开展,线下50余人、线上36人同步参会,合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首先,周元泽副院长对报告人的主要情况及报告内容作了介绍。
在学术报告中,Ranjith Pathegama Gamage教授重点阐述了通过反应运移与地球化学建模,揭示实际工况下储氢系统复杂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国际典型案例与前沿分析,清晰勾勒出一条在地下安全、高效集成氢能存储的技术路径。该路径旨在将地下储氢无缝融入广阔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从而有效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并为工业与交通领域的规模化脱碳提供关键支撑。
![]()
Ranjith Pathegama Gamage教授作学术报告
教授围绕讲座内容与师生们积极互动,并鼓励师生们积极投身相关研究。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通过本次学术报告会,带领大家走进了国际学术前沿,学生们对氢-岩石-卤水相互作用、盖层封闭特性及循环注采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拓宽了学院师生的国际化视野,进一步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对加强学生今后更加有效地开展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Ranjith Pathegama Gamage 教授简介:
Ranjith Pathegama Gamage 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荣获202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主要从事岩石力学、地热能开发、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领域研究,出版国际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Web of Science数据库H指数73,总引用17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