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地星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顺利开幕

  • 文:王倩 图:陈旋
  • 日期:2025-07-13
  • 83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地星学院”)202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于雁栖湖校区教二楼107教室顺利开幕。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70余名优秀大学生营员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上午九时,院党委副书记于立业郑重宣布本次夏令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并向参与的同学们致以热烈的欢迎。随后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元泽教授向各位营员概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星学院的发展历程、科教融合特色以及学院的招生情况和导师简介。他还号召各位营员,积极通过推免或报考到“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成就科学梦想”。

  随后,学院的教师们依次为营员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希望能够吸引对相关方向感兴趣的同学们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进行后续更深层次的研究。

  张怀教授率先分享了“从计算地球动力学到计算地球系统动力学”的报告,对计算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及其课题组的模拟研究做了概述,并展示了部分学生的科研成果与就业方向。琚宜文教授分享了“纳米地球科学:地学认知与挑战”的报告,从能源、矿床、矿物等不同尺度概述了“致大尽微”的纳米学科发展前沿及其课题组的进展。曾庆利教授分享了“从地貌形态与内部结构认识大型滑坡的远程运动”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本课题组运用先进手段针对大型滑坡远程运动的前沿研究与相关成果。易爽长聘助理教授带领大家“从重力卫星看变化的地球”,介绍了本课题组关于大地测量及遥感相关方向的前沿研究与应用成果。

  下午,李海艳教授首先分享了“探索北冰洋”的报告,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组依托先进探测技术对北冰洋演变及其对气候影响的研究。刘平副教授简要介绍了地磁场特征定年的方法原理、应用研究以及本课题组的进展。汪秋昱长聘助理教授分享了卫星大地测量与冰川变化的报告,概述了利用先进大地测量卫星对冰川测量的先进手段以及前沿研究。周信长聘助理教授分享了“行星宜居性:数值模拟”的报告,概述了如何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行星演化以及行星宜居性。皇甫鹏鹏长聘助理教授分享了“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报告,主要介绍了大陆动力学的前沿研究以及本课题组聚焦青藏高原等地区开展的数值模拟成果。郭一村长聘助理教授分享了“地震活动统计与机制”的报告,概述了统计地震学的前沿研究方法以及本课题组目前关于地震活动分析以及概率性预测的进展。毛伟长聘助理教授分享了“地球多尺度数值模拟”的报告,概述了地幔对流的深层次机制以及多尺度数值模拟耦合方法。

  以上精彩纷呈的报告极大地拓展了营员们的学术视野,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地学相关领域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报告中所展示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更激发了他们对地学相关领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热情。同时,也为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场风采

报告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