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成功召开

  • 撰稿:胡冬雨,皇甫鹏鹏,徐伟民 摄影:张君策
  • 日期:2023-12-14
  • 8572

  2023年11月30日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人文楼一层报告厅成功召开,大会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中国科学院大学石耀霖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倪四道院士等专家学者及支撑单位领导到场出席参加了此次会议。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怀教授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丁志峰研究员代表中国地震学会致辞,向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强调了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成立的重大意义及迫切需求。丁志峰研究员提出,希望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成立以后,能够联合多方力量,发展基于物理方程控制的大规模数值模拟、地球动力学模式等先进技术,全力推动满足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测需求的地震数值预测体系的建立,为我国地震预测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专委会支撑单位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院长周元泽教授线上发表致辞,介绍了学院与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储备、科研成果等情况。周元泽教授表示,在石耀霖院士的带领下以及专委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地震数值预测事业一定能够取得长足进步,为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石耀霖院士发表了题为“为什么现在要成立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的讲话。他结合自身数十年的研究经历介绍了地震预测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以近几十年来惨痛地震灾难阐述了地震数值预测的重要性、现在成立专委会的迫切性和时机的成熟性,引发了与会嘉宾的深思。

  张怀教授以“数值地震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为主题做了报告,介绍了地震预测研究背景、重大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目前团队的相关研究经验。随后,张怀教授郑重宣读了首届地震数值预测专委会委员名单,并向委员寄语“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主题报告环节中,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院士以“大陆极浅源地震研究进展”为题做了主旨报告。他强调精确测定极浅源地震深度依旧是地震学中的难点,为了攻克这一难点,研究人员需要更加丰富的地质、钻井和浅层的精细地球物理模型等多方面资料,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极浅源地震的成因和机理。

  北京大学黄清华教授的“地震电磁学:从现象到机理”报告,从大量地震电磁学的实际观测资料出发,开发了地震电磁耦合的数值模拟程序,定量研究了地震电磁耦合的机理,并将研究成果用于地震前兆以及地震预警等前沿科学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邵志刚研究员在“地震中长期数值预测思路与展望”报告中提出,地震孕育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已在理论、岩石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联合多种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确定岩石圈流变结构,开展基于强震破裂动力学过程的震级数值预测工作,指出地震中长期数值预测已经进入新的研究阶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赟教授分享了“深地高精度多物理场观测”的主题报告,指出深地环境具有超静、超净、原位、低宇宙射线本底等优势,依托我国丰富的深地矿井资源开展深地多种地球物理场的观测前景广阔,可以极大提高观测资料的信噪比,可以用于观测仪器的校正及研发,开展更高精度的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工作。

  最后,石耀霖院士宣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专委会委员纷纷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表达了对地震数值预测前景的美好期待,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