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流,提升质量,地学院2008年度教学研讨会纪实

  • 日期:2010-11-02
  • 1674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筹备组织,4月25日至27日,地球科学学院召开了一次由全体教员及京区各所教育干部参加的教学研讨会,这次会议同时特邀了我院资深教授周蕙兰及部分兼职教员代表,例如北京大学肖佐教授及陈灏博士等参加,并请他们介绍了自己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研究生院教务长苏刚教授应邀与会。 周蕙兰教授首先介绍了近几年关于地学院的教学督查情况,包括研究生院教学督查的发起和具体工作方式等等,着重分析了教学督查等方面的结果。他指出,地学院专职教师的爱岗敬业和刻苦认真令人感动和佩服,他们在教学中采取的一些办法和招数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科学探索精神;同时,针对地学院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等方面,他们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最后,周慧兰教授对地学院年轻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诸如前沿文献阅读、学生参差不齐、习题设计、数理性课程板书推导、以及PPT展示等具体教学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灏博士则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切入,谈及自己关于教学科研的体会。他首先阐述了形成一种良好师生关系氛围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畅通和互信,才能达到目标一致;学生是教师存在的理由,教学应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关于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他认为,首先是要取得学生的信任,青年教师应以良师益友型为基调,但“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要尊重学生,这就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放评架子,宽严相济。此外还要针对学生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尽力开展一对一谈话,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别对待。 北京大学的肖佐教授已在研究生院讲台耕耘了近30年,作为一名年过70的老教授,目前他在我院独力承担了《高层大气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这门课程,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个人经验与体会:例如:通过引言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锻炼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与课程的有机衔接,逐步提出问题、总结研究方法、了解最新研究动态;通过文献介绍,总结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的表达,等等;此外,他还介绍了通过课程考试试题的选题技巧、考核角度与考核尺度的把握等授课经验,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科研。他指出,学生们的一些问题反过来也能够促进教师的科研与教学。 地学院全体教员都认真准备并提交了PPT的书面文件,并与会交流。 例如,石耀霖老师在其准备的书面发言中,根据对研究生院培养对象的定位,他指出,研究生院要培养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因此要有高标准,能否出拔尖的人才是衡量教育工作的长期标准。但是,并不是人人能成为国家队员,要以人为本,考虑他们的个性发展,为学生职业生涯创造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训。因此,课程和教学应该考虑,既让一般学生有收获,又要让尖子有深入和发展的余地,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提前进入科研领域。关于“管”与“导”,包括学校对教员,教员对学生两个方面,石耀霖认为:制度“管”是必要的,需要管住底线、管住下界,防止沉沦;但是仅靠管出不了尖子人才,只有“导”,只有尊重、信任、帮助、诱导,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出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管住地板,但不要管住天花板,让教员和学生头顶是一片可以展翅翱翔的蓝天。要在课程当中穿插讲一点科学史,提供一些观测实例,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设法解释。 我院于锦海教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强调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当前研究生院存在学生专业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不同学科交叉等特点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他建议,教学内容要有序连贯、衔接合理,突出重点、合理取舍。在讲授时既要注意内容的网格分布,又要重点突出、主体明确;吴春明教授认为,研究生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盲从权威,要敢于质疑,学会质疑,他强调,人才的关键是大脑,是毫不懒惰的大脑,勤于思考的大脑,富有创新的大脑。张健教授以“三个问题的思考”为题给出了他对研究生教学的一些看法,他将研究生教学总结归纳为教学与教书、学生与学问、小课与大课的关系的处理。魏东平教授以自己讲授的《地球物理学基础》为例,介绍了他关于基础课教学中,包括参考书选定、考试方法及成绩评定、课堂板书和PPT演示的一些做法,他认为,要在研究生教学中做到3L,即Love(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Liability(提高自己的教师责任感),Learning(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从internet学习)。侯泉林教授以自己讲授《高等构造地质学》为例,谈了他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他介绍说,在引言中要明确课程的地位、内容、学科特点和现状,从国内外研究差距的上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分配学术小组,锻炼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布置综述性论文,传授论文协作技巧,引导学生开始论文写作。 地学院的还有一大批走上讲台不足五年的教师,不仅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努力探求研究生教学规律,而且还各自承担着相应程度的科研课题。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生培养和教学都介绍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例如:琚宜文老师在讲述地质学课程时,把地球科学研究比喻为人体结构,结合课程特点,他要求学生们要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学习,在实践(野外实习)中学习。李玉梅老师谈了自己成长三年教学中如何如与学生相处、如何如把握课堂节奏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于湘伟老师着重强调教学节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他认为对学生生活和心理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很快乐的;针对不同背景和研究方向的学生实行差异性,周元泽老师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具体方法;张怀老师认为,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采取教学实验(上机)相结合可以改善教学质量;杨复沫老师认为,三尺讲台是一个大舞台,研究能源与环境要“放眼全球,谈天说地,评古论今”,强调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等等。 地学院一些刚刚踏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从不同方面畅谈了各自从教以来的感想、体会、乐趣以及困惑。例如:李海艳与华丽娟分别谈及自己在“在教学的路上”,“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感想和快乐 ;刘庆认为,“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青年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努力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尊重自己的学生,让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苏强、魏荣强则分别谈了自己专业课教学之初的一点感受和困惑。 来自培养单位大气所的刘荣华、古脊椎所的郭艳华、地质地球所的苏宏以及空间中心的张作和老师,都在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他们首先肯定了地学院近几年的教学工作,认为教师认真敬业,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敬佩。结合自己研究所的实际情况,他们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关于博士生教学和培养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此外,他们还对研究生院关于专业课课程设置、教师聘请、英语免修课的成绩确定等,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研究生院教务长苏刚教授做了题为《加强交流,提升能力,开创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的报告。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地学院的教学成绩和成功做法,阐述了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他指出,教学是每位教师的第一天职,教学在研究生院具有非常重要的定位。他着重介绍了研究生院的教学体系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四项措施,并择取一些学校BBS网站等选取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评论。最后,他希望我院教师们爱岗敬业,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科研,拓展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团结协作,和谐教学,实现共同发展。 地学院常务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魏东平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教学研讨会,能对地学院教学质量的控制及提高,加强地学院与相关研究院所的信息共享、沟通与交流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地学院:谭茂金供稿
附件:IMG_47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