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成功举办

  • 撰稿:胡岩松、徐一夫 摄影:沈韦、高爽、胡岩松、张雅茜
  • 日期:2019-05-14
  • 2362

20195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510日上午10:00,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东区三食堂门口拉开帷幕。活动现场邀请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陈莉老师、祁建国教官在现场参与宣传演练与参观体验活动。本次科普宣传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救生常用技能体验学习;关于地震、气象和海洋相关避险逃生与自救的相关知识展区学习;科普软件体验与交流等三个部分。

活动开始,搜救中心的教官们首先为现场的同学们开展如何有效心肺复苏和如何打救生节的第一课,此次救生技能训练作为研究生科研学习的课外补充内容,意在着力拓展同学们的在地震方面的知识面。现场教官认真讲授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同学们积极参与体验。同学们还在教官们的带领下学习在灾害发生时如何打牢固的绳结,在危害发生时为生命增添一份保障。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官的指导下同学们互相交流如何正确有效的包扎。


同学们积极参与心肺复苏体验


教官们带领同学们学习打绳结


 

同学们交流如何正确有效的包扎

活动的第二个板块,通过展板宣传地震、海洋和气象灾害发生时的一些救生小知识,同学们认真查看每一块展板内容,并与在场的陈莉老师交流避险的相关知。  


同学们查看展板并交流相关内容

活动的第三个板块,同学们现场体验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服务系统,志愿者们向同学们耐心讲解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据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面向公众服务和行业应用,分别研发了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PP(AndroidiOS)B/S架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新一代区划图所涉及的“四级地震作用”、“土层影响双参数调整”等技术方法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处理。

 

志愿者们向同学们耐心讲解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20180616班、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学生会联合承办,紧扣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活动,分设了集宣传、互动、体验为一体的主题展区。学生们在各个主题展区排起长队,驻足体验。在救生技巧互动体验主题展区,心肺复苏项目、打救生结、紧急包扎等项目,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大开眼界。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主题展区,以地震、气象和海洋等灾害的科学知识海报展列一排,吸引了不少深度研讨型的学生与现场的讲解人员深入探讨。


防灾减灾演习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学习掌握了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常识,增强了地震灾害防范意识,提高了减灾技能,激发了对地震科技探索的热情,有效推动了校园地震科普的发展。今后,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将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把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教官及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