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正文格架的组织与写作

  • 日期:2013-06-27
  • 1682
“我们没选这个课,但听同学说主讲老师是《中国科学》总编辑,我们就来听一听。”像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刘鹏同学这样,慕名而来旁听《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同学实属不少。 6月25日18:30,在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地学院夏季学期课程《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第三讲如期举行。继6月18日第一讲以后,任胜利博士再次为同学进行科技写作方面的演讲。 围绕“正文格架的组织与写作”这一主题,任胜利首先介绍了科技论文的结构——题名、作者、摘要、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其中正文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四个部分。 首先讲述的是篇前部分的写作,即题名、作者和摘要。作者姓名的拼音表达和地址的标署需遵循一定规范,通讯作者右上角以星号标注。摘要的撰写具有一定技巧,如写作模式、提示性词语的运用等。他还介绍了摘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结构式摘要的组成和分类,以及关键词的性质和层次。 接下来进入讲座的核心,任胜利依次从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四个部分展开,叙述论文主体部分——正文的写作。引言中,使用的文献要适宜,首次出现的专门术语要解释,强调自己的研究创新时需慎重;第一人称明确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时态要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区别使用。材料与方法部分,实验对象和方法的选择需明确描述,实验方法和步骤需详细描述,建立方法的参考文献有必要列举和进行简要描述,如对方法有改进则需清楚说明理由;英文表达注意语态,所涉及的行为与材料为叙述焦点时用被动态,涉及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则多用主动语态。叙述结果时,务必高度概括和提炼,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图表可加标记帮助突出重点。讨论与结论部分是对结果提出说明、解释或猜测,并引申出结论或推论,还可以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以及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 最后讲解篇尾部分的写作。致谢需用词得体,参考文献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此外还补充介绍了标点符号、单位符号等内容。 任胜利说话语气温和谦恭,讲座内容深入浅出,从基本概念到举例阐释,再到总结强调,循序渐进,层层剖析,在座同学聆听完讲座后,对于如何组织和撰写论文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科研成果分享和展示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任胜利在第一讲介绍了写作前的准备与投稿,第二讲则是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崔金钟研究员讲述“如何撰写英文摘要”。后续课程中,任胜利还将介绍图表和PPT的制作,并将邀请美国堪萨斯大学的苗德岁教授和北京汤森路透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帆老师讲解科技英语和SCI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 任胜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中国科技术语》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副主编。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出站后从事科技编辑工作,先后担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基金》、《自然科学进展》的责任编辑。先后在Science, Nature,Scientometrics,Learned Publishing,《科学通报》、《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献计量学和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论文或杂文60余篇。有丰富的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培训经验,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主持翻译了《科技英文写作与演讲》和《科技英语写作进阶》。曾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资助和奖项。 徐志双 杨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