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沿——地球科学学院学术报告会(二)举行

  • 日期:2013-07-09
  • 2027
2013年7月2日上午9:00,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吴春明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史仁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光军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张青研究员,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会议厅依次作了学术报告,讲述地球科学不同领域研究中的新进展。 吴春明教授主持报告会,并于会前简要介绍了三位专家的教育背景和研究领域。地球科学学院多位教师以及数十名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 Re-Os同位素体系在蛇绿岩研究中的应用 蛇绿岩(套)通常被认为是古洋壳的残片,可与现代大洋洋壳的物质组成相比对。因此野外蛇绿岩带的产出则更是作为古大洋消亡、板块拼接缝合的直接证据。板块拼合时间可通过碰撞造山事件的年代学研究进行限定,如造山带中岩石的变质年龄。然而如何限定古大洋的扩张时间却是地学研究中难点。史仁灯研究员从蛇绿岩的基本概念入手,讲解了不同构造环境下蛇绿岩的产出类型、就位模式以及青藏高原特提斯洋地幔性质的介定。一方面,通过SSZ型蛇绿岩中锆石的年代学研究,确定洋壳俯冲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原始地幔在部分熔融的条件下,Re趋向进入熔体相,Os趋向进入残留相,使得地壳(熔体相)和亏损地幔(残留相)187Os/188Os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计算Re-Os同位素的亏损时间,就可以限定原始地幔的部分熔融时间,从而对古大洋的的扩张时间提供可靠的约束条件。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或甲烷水合物,分子式为CH4•5.75H2O。郭光军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1体积甲烷水合物分解能释放出170体积的甲烷气体;如此的高密度及其并不苛刻的形成条件使得该水合物应用前景巨大,“因此,值得我们像研究煤炭和石油一样研究水合物”。然而水合物的形成机制国际上却无定论,目前存在3种以上的观点。郭光军研究员以中科院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计算模拟实验室为依托,开展了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提出水笼子吸附甲烷分子成核模型;并列举了8个方面的证据论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郭光军研究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CCP、JPCB等国际一流期刊。 张八岭变质带的运动学涡度及有限应变分析——转换挤压过程中的地壳减薄 张八岭变质带出露于郯庐断裂东南侧,带内韧性剪切构造发育,是研究板块边界构造演化过程中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变形机制的理想地质体。张青研究员以带内广泛出露的糜棱岩为研究对象,对张八岭进行了有限应变的测量及分析、运动学涡度值计算、变形矿物的定年等详细研究工作,恢复了张八岭变质带的整体构造样式、应力状态以及转换挤压过程中的流动方向;从而对地壳(流体)的变形过程进行了很好的限制,并提出张八岭变质带形成于华北与华南克拉通间的斜向汇聚模型。 报告结束后,诸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研究生也踊跃向会场专家提问和学习。 (作者: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