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深部动力学过程”启动实施

  • 常越/文(地球科学学院),瞿武林/摄(地球科学学院)
  • 日期:2016-03-29
  • 19138

    325日,由我校石耀霖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深部动力学过程(以下简称重大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第一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研究员等专家出席会议。

    丁仲礼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向到访的各位专家介绍了国科大科教融合的体制、小规模精英化的本科生培养方式以及院所融合的科研情况。他表示,本项目是学校历史上承担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年轻同志能够以此为平台,在院士专家的指导下,快速成长,为学校未来第二个重大项目而努力奋斗。

    柴育成常务副主任对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批国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祝贺。他表示,本项目能够在50份立项建议书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随后,他从重大项目的基本定位、经验教训以及实施管理三方面分享了重大项目实施的经验体会。最后,柴育成常务副主任宣读了项目实施学术领导小组名单以及项目管理工作组名单。

    项目负责人石耀霖院士首先汇报了项目总体情况。该项目将着力于阐明青藏高原侧向生长及陆内造山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和机理,探索该区构造演化和地震孕育环境的内在联系,实现地表构造变形、断层地震活动与深部三维构造活动相联系的定量化模型计算,探索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解释。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正在发育的青藏高原和正在破坏的华北克拉通之间的构造转换带,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十分强烈,整个地区都正在遭受着地壳缩短和水平剪切,并且伴随着垂直隆升作用,构成了青藏高原最新的、正在形成的组成部分。本次重大项目将在既有工作基础上,补充关键地区的地质观测和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探测资料数据,利用高分辨率超大规模并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域既有和全新的概念性演化模型进行充分甄别、检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从而获得四维地球动力学时空演化模型,推进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对周缘演化和陆内造山机制的认识,提升我国地球动力学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并为我国在该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与会专家听取了首席科学家石耀霖院士与各课题负责人的汇报,讨论了项目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与会专家听取了首席科学家石耀霖院士与各课题负责人的汇报,讨论了项目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陈颙院士首先发言并提出宝贵建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陈颙院士首先发言并提出宝贵建议

项目实施学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培震院士发言项目实施学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培震院士发言

地球科学部三处处长于晟研究员发言地球科学部三处处长于晟研究员发言

出席项目启动会的还有地球科学部三处处长于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处长乔从丰教授。项目实施学术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培震院士、陈运泰院士。项目专家陈顒院士、张国伟院士、邓起东院士、刘启元研究员、王二七研究员。课题负责人高锐院士、张怀教授、郑文俊研究员、陈九辉研究员。学校科技处和各课题组相关成员也出席了启动会。